八月的晋江,暑热未消。晋江爱尔眼科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——80岁的林奶奶坐在轮椅上,由儿媳推着缓缓进入诊室。虽然左裤管空荡荡地垂着,老人却面带慈祥的笑容,那双虽蒙着白翳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。
“医生,我婆婆最近看东西越来越吃力,连电视都看不清了,整天只能听着声音解闷。”林奶奶的儿媳向陈三杰副院长说道,语气中满是心疼。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接诊的陈三杰副院长。
“您放心,我们一定帮您重见光明。”陈三杰副院长边为老人解读报告边郑重承诺。考虑到林奶奶的特殊情况,医院立即为她开启了”集爱八闽 光明助残”防盲公益救助项目。手术方案制定上,陈三杰副院长特别强调:”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手术本身,还有老人的身体状况。截肢、高龄,这些因素都需要在手术期前做好万全准备。”
8月12日,林奶奶接受了第一眼白内障手术。医护人员早早做好准备,器械摆放考虑了轮椅患者的特殊需求,连手术台高度都做了调整。手术过程中,陈三杰副院长不时轻声安慰:”别紧张,手术很快就结束了。”当右眼手术顺利完成,陈三杰副院长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脱下手术服,而是亲自搀扶老人下手术台。”慢点,不着急,我们慢慢来。”他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林奶奶,每一个动作都极尽耐心与细致,那份专注与呵护,让原本紧张的手术室弥漫着家一般的温情。
术后第一天,当纱布被轻轻揭开,林奶奶眨了眨眼,原本朦胧的视野渐渐变得清晰。她怔了怔,随即嘴角扬起笑容,轻声说道:”真的清楚多了……”她伸出手,轻轻握住医护人员的手,眼中泛起泪光,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感动。
8月19日,第二眼手术同样成功。但故事并没有随着手术的结束而画上句号。
考虑到林奶奶行动不便,术后一周,晋江爱尔眼科医院派眼科医生驱车数十公里,来到林奶奶家中进行复查。这是医院防盲公益项目的延伸服务——为特殊患者提供上门随访。
检查结果显示,林奶奶的双眼视力从术前的0.3恢复到了0.6。”太好了,太好了!”奶奶连声说着,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。她迫不及待地告诉医生,现在她能清晰地看到孙子们的笑脸,能坐在窗前欣赏外面久违的风景,甚至在家中移动、料理一些简单的家务也变得轻松了许多。
在随访中,医护人员也了解了老人更多故事。林奶奶原是惠安人,年轻时嫁到晋江。她左腿的残疾源于童年时的一次意外——抓田螺时被划伤,当时母亲用闽南民间烧符的水为她处理伤口,导致感染。嫁到晋江后三个月,腿伤再次发作,直到50岁时,因病情恶化不得不截肢保命。前后经历了5次手术,这条艰难的路,她走了大半辈子。
“所以特别感谢你们,让我在80岁的时候还能重新看见光明。”林奶奶的话让在场医护人员无不动容。
陈三杰副院长表示:”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,作为医者,我们不仅要治好眼睛,更要理解他们的艰难。防盲公益的意义就在于此——使所有人,无论贫穷富裕,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。”
临别时,林奶奶坚持要送医护人员到门口。她坐在轮椅上,努力地挺直身子,向着远去的车辆不停地挥手。阳光洒在她布满皱纹却洋溢着幸福的脸上。那一刻,她不仅能看清脚下的路,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。
这仅仅是晋江爱尔眼科医院防盲公益行动中的一个个案。据统计,该医院每年为数百名贫困眼疾患者提供公益救助,让他们重见光明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医患之间发生的那些温暖故事,成为了医疗工作中最动人的注脚。
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”这句医学名言在晋江爱尔眼科医院得到了生动体现。在这里,医疗技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,成就了一个个光明重生的故事。
而对于林奶奶来说,这个夏天注定难忘——在她80岁这一年,她不仅遇见了给她带来光明的医者,更收获了一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。光明之路,正在她的脚下延伸……